格物往事

书摘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周易·系辞下》

司马迁的智慧:东方最早的经济学综合论文《货殖列传》

为什么拥有了勤劳和智力还不能做成大生意呢?因为德不配位,大生意需要大品德,只有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才有机会做成大生意,也许他们没有很高的智商,但是他们能以德服人,让一群智商很高的优秀人才围绕在他们的身边,死心塌地地跟着他们干,一群人的智慧肯定胜过一个人的智慧,这样的人越多,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越大,他们的合力也将会使企业创造出无限种的可能。

通过上述分析,似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做小生意需要勤劳,做中等生意需要智力,做大生意则需要品德高尚,能理解这三点并去实践的人,我相信他一定会收获不一样的未来。

《一本书读懂经商心理学》-王拥军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 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 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货值列传序》-司马迁

白话文:

太史公开篇讲了人喜欢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的天性。他说,自舜帝和大禹的夏朝之后,人就开始喜欢好听的音乐和美色,喜欢美食,喜欢享受,喜欢炫耀,这种习惯已经很久了,无法改变它。因此,好的统治者就随国民去了,差一点的(统治者)动之以利引导他们,再差一点的试图教化他们,更差的约束管理他们,最差的要和他们作对。

《见识》-吴军

太史公在《货殖列传》中还讲了这样一段话,大意是:水深了鱼就容易生长,山林深了野兽就会去居住,人有钱了就容易讲理、够义气。人有了钱,就越发容易发达;可一旦失势,下面人就跑了,因此他就闷闷不乐,越是不开化的地方越是如此。因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换今天的话说,大家天天这么忙,就是为了一个“利”字。这里面司马迁对于人性的一面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成语“熙熙攘攘”一词就是这么来的。我们知道,今天整个现代经济学是建立在所谓的“人是理性的、商业的人”基础之上的,说穿了就是,人都是算得过来账的,而且是为了自己经济利益而奋斗的。这就如同欧几里得几何的五条公理,一旦不成立,整个经济学的大厦就倒塌了。这个道理司马迁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可谓极富智慧。

今天,上至很多政府领导,中到公司老板,反而不懂这个道理。他们幻想着“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社会,这种做法非常有悖于人性。在这样的环境下时间长了,人民表面上耻于言利,私下里却肆无忌惮地谋私,除了让彼此产生防范和不信任外,既不能降低做事情的成本,又不能使社会教化得更好。

《见识》-吴军

阅读的意义

苏格拉底临死前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而审视人生需要闲暇。我们今天有很多获取知识和资讯的渠道,但是它们不能帮助我们审视人生,因为它们不是给我们带来闲暇,而是让我们更加没有闲暇来思考。读书则不同,尤其是读纸质书时,我必须有较长的时间不做其他事情,这样才能入境。正因为不得不把手中的事情放在一旁,才能审视人生。因此在我看来,阅读是当下可以让我们审视人生不多的方法之一。

一本好书,本身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认清世界,弄清心头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并最终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曾经很多次阅读《富兰克林自传》这本小册子,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那些内容会在不经意间提醒我一些内心明白却总是被淡忘的道理。在书中,富兰克林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对比他,我能审视自己的不足。

《见识》-吴军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