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转自米尔自动化网

转自米尔自动化网 2010年11月22日 12:05:50 作者:文/睿工业米尔自动化网 傅凤娇 原文地址
仿佛一夜之间,物联网概念一飞冲天、炙手可热,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支持政策,企业个个摩拳擦掌,物联网到底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呢?在互联网已经相当普及的今天,物联网对人类未来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

ITU对物联网的阐释是: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目标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发展到连接任何物体的阶段,而万物的连接就形成了物联网。通俗地说,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小到手表、钥匙,大到各式家电、汽车、楼房,嵌入智能微型感应芯片后,都可以“开口说话”。再借助各种通信网络技术,人们就可以和物体 “对话”,而物体和物体之间也能“交流”,这就是物联网。如果物联网再搭上互联网这个桥梁,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可以实时监控所有事物,从而更方便地 对生产、生活进行管理,最终达到“智慧地球”这一理想状态。

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 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因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方方面 面,是一种聚合性、系统性的创新应用与发展,也因此才被称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 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 商的无线传输网络。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 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在物联网导入期,首先受益的是RFID和传感器厂商,这是因为RFID和传感器需求量最为广泛,且厂商目前最了解客户需求。RFID和传感器是整个网络的 触角,所以潜在需求量最大。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已从2007年的49.3亿美元上升到52.9亿美元,这个数字覆盖了RFID市场 的方方面面,包括标签、阅读器、其他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等。RFID卡和卡相关基础设施将占市场的57.3%,达30.3亿美元。来自金融、安防行业的 应用将推动RFID卡类市场的增长。近几年,在政府和相关企业的重视下,我国RFID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芯片设计、电子标签制造、读写机具、系统 集成与软件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从增长空间的角度看,物联网产业链中增长最小的也是RFID和传感器供应商。相对物联网产业链其他环节,这个环节的入门门槛不高,产品平均售价一路走低, 未来将面临增量难增收的情况。传感器网络这个最底端的领域,的确将会孵化出一些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然而,因为RFID和传感器厂商核心技术掌握度较低, 很可能形成完全竞争的格局,必然会经历一轮生死搏杀,才会诞生出优势企业。

2009年,IBM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掀起了“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而今天,“智慧的地球”战略 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该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 技和经济浪潮,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

物联网的发展虽然是大势所趋,但目前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在通信信息领域,通过对人的通讯延伸到物的通讯,对运营商是一个巨大挑战。在具体发展上,第一是成 本问题,现在涉及到物联网的社会器件成本较高。用户接受有一定的难度;第二是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互联互通,所以科技部正抓紧标准制定;第三是产业不健 全,产业链如果按照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来看,网络层比较强大,但感知层和应用层不健全;第四是应用程序不明晰,虽然有一些示范工程,但盈利情况不清 楚;第五是安全问题,涉及到数据、隐私的保护问题;最后则是核心关键技术的缺乏。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物联网的发展是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和泛在网络发展的结果,带动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而是通过应用创新进一步带动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塑 造了知识社会的流体特性,推动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形态的形成。移动及无线技术、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创新更加关注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成为下一代创新的 核心。开放创新、共同创新、大众创新、用户创新成为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新特征,技术更加展现其以人为本的一面,以人为本的创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成 为现实。

小贴士:

物联网国内发展大事记

·2009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无锡微纳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并提出要在无锡建设“感知中国”中心。

·2009年9月: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

· 2009年9月:南京邮电大学成立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物联网学院。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指示要首力突破物联网、传感网关键技术,物联网产业随即被列入国家五大新兴产业之一。

·2009年11月: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在无锡成立。

·2010年1月: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在江苏软件外包园落户。

· 2010年1月:江苏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获批为国家电子信息(物联网)示范基地。

国外物联网发展大事记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物联网概念。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物联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物联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产。

·2009年1月: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的“圆桌会议”上,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会上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其中物联网是“智慧地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后,奥巴马将“智慧地球”提升到国家级发展战略。

·2009年9月:欧盟发布Internet of Things- Anaction plan for Europe(物联网——欧盟行动计划)。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